同一年被SCI、EI、ISTP同时检索的论文,毕业算几次成果?
在研究生毕业或科研人员职称评定时,论文的发表和检索情况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求论文被SCI、EI或ISTP(现更名为CPCI)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然而,如果一篇论文同一年被SCI、EI、ISTP三大数据库同时检索,是否可以重复计算成果?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学生和研究者。本文将详细解析相关规定,并提供实用建议。
1. 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的区别
在讨论是否重复计算之前,先了解三大数据库的特点:
SCI(科学引文索引):由科睿唯安(Clarivate)运营,主要收录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论文,学术认可度最高。
EI(工程索引):由Elsevier运营,侧重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期刊和会议论文。
ISTP(现称CPCI,会议录引文索引):主要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适用于计算机、工程等学科。
同一篇论文可能被多个数据库收录,尤其是跨学科研究或高质量会议论文,可能同时被SCI、EI和ISTP检索。
2.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一般规定
不同单位对论文检索的认定标准不同,但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最高级别计算,不重复计算
大多数高校规定,如果一篇论文被多个数据库收录,只按最高级别计算一次。例如:
如果论文被SCI和EI同时收录,通常只算SCI,不计入EI。
如果被SCI、EI、ISTP同时收录,一般只算SCI,其余不重复计算。
(2)允许部分叠加计算
少数单位(尤其是工程类院校)可能允许SCI+EI叠加计算,但通常不会同时认可SCI+EI+ISTP三次。
(3)会议论文与期刊论文分开计算
如果一篇论文既发表在SCI期刊上,又在会议上发表并被ISTP收录,部分单位可能分开计算,但需证明是不同版本(如扩展版)。
3. 如何查询论文检索情况?
为了避免争议,建议:
登录Web of Science(SCI/CPCI)和Engineering Village(EI),查询论文是否被收录。
开具检索证明:通过学校图书馆或权威机构(如科技情报所)开具官方检索报告。
查看单位文件:仔细阅读本校或本单位的“研究生毕业要求”或“科研成果认定办法”。
4. 实用建议
优先投稿SCI期刊:SCI认可度最高,避免因同时被EI/ISTP收录引发争议。
咨询导师或科研秘书:不同学院可能有细化规定,提前确认以免影响毕业或评职称。
避免“一稿多投”误解:如果论文同时被多个库收录,需说明是同一篇论文,而非重复发表。
5. 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同一年被SCI、EI、ISTP同时检索的论文只能算一次成果(按最高级别SCI计算),极少允许重复计算。因此,研究者应关注论文质量而非单纯追求多库收录,并提前了解本单位的具体政策,确保科研成果得到合理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