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网
权威机构认证
100%正刊 所推荐刊物均版属备案
立即咨询
期刊网
资源丰富,100%正刊 所推荐刊物均版属备案
立即咨询
时事报道

​SSCI期刊“研究贡献”陈述的四句式写法:让你的论文“一眼被看见”

SSCI期刊“研究贡献”陈述的四句式写法:让你的论文“一眼被看见”

一、引言:为什么“研究贡献”是SSCI论文的“黄金段落”?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作为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风向标”,其收录的论文以原创性、严谨性、学术价值为核心评判标准。对于编辑和审稿人而言,“研究贡献”陈述是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进一步评审的“第一印象”——它直接回答了“这篇论文能为领域带来什么新东西”的关键问题。

然而,许多研究者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常陷入“泛泛而谈”(如“填补了空白”)或“逻辑混乱”(如偏离研究主题)的误区,导致论文的学术价值未能充分展示。本文将介绍一种实用的“四句式写法”,帮助研究者快速、清晰地呈现研究贡献,提升SSCI论文的投稿成功率。

二、四句式写法拆解:每一句都有“明确任务”

“研究贡献”陈述的核心逻辑是**“问题-目标-路径-结果”**,通过四句话形成闭环,让读者(编辑/审稿人)快速理解论文的价值。以下是每一句的具体写法和示例:

1. 第一句:定位研究Gap——“现有研究没解决什么?”

任务:通过回顾已有文献,精准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或未覆盖的领域(即“空白”)。
关键要点

  • 引用经典文献或最新研究(体现对领域的熟悉度);

  • 具体说明空白的内容(如变量未考虑、群体未覆盖、方法有缺陷);

  • 避免模糊表述(如“已有研究不足”),要“点到具体问题”。

示例(以“数字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
“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Zhang et al., 2021; Wang, 2023),但鲜有研究关注东部与西部农村地区的异质性,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对转移效率的调节作用。”

解析:此句通过引用两篇文献,明确指出现有研究在“区域异质性”和“调节变量”上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png

2. 第二句:明确研究目标——“本研究要解决什么?”

任务:紧扣第一句的Gap,说明本研究的核心任务(即“要做什么”)。
关键要点

  • 使用“旨在”“试图”“致力于”等动词,明确研究意图;

  • 包含关键变量或研究对象(如“比较不同平台类型的影响”“分析调节变量的作用”);

  • 避免“大而空”(如“研究数字经济的影响”),要“具体可操作”。

示例(承接上句):
“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东部与西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对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转移效率的调节效应。”

解析:此句直接回应了第一句的Gap,明确了研究的核心目标,让读者快速抓住论文的“聚焦点”。

3. 第三句:阐述研究方法——“本研究如何解决?”

任务:简要说明研究的“路径”(数据来源、分析方法),证明研究的严谨性(SSCI期刊最重视的因素之一)。
关键要点

  • 提及数据类型(如问卷调查、面板数据、实验数据);

  • 说明样本特征(如“全国10个省份200个村庄的面板数据”);

  • 列举分析方法(如“多变量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分析”);

  • 避免过于技术化的表述(如复杂公式),保持“简洁易懂”。

示例(承接上句):
“基于2018-2022年全国10个省份200个村庄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村庄层面的未观测异质性,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

解析:此句说明了数据来源、样本范围和分析方法,体现了研究的“可靠性”,让审稿人相信“结果是可信的”。

4. 第四句:总结研究发现/意义——“本研究解决了什么?”

任务:陈述研究的核心结果,并说明其学术价值或实践意义(即“为什么重要”)。
关键要点

  • 直接陈述研究结果(如“发现X与Y的正相关关系”);

  • 对比现有研究(如“与Smith (2020)的结论不同”),突出“创新性”;

  • 说明理论意义(如“拓展了某理论框架”)或实践意义(如“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示例(承接上句):
“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的西部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越强——这一结论修正了现有研究中“数字经济对西部农村作用有限”的观点,为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区域化实施提供了实证支持。”

解析:此句总结了研究结果,对比了现有研究,并说明了“实践意义”,充分展示了论文的“学术价值”。

三、注意事项:避免“踩坑”的3个关键

  1. 避免套话:不要用“填补了空白”“具有重要意义”等模糊表述,要具体说明“填补了什么空白”“有什么重要意义”(如示例中“修正了现有观点”“为政策提供支持”)。

  2. 逻辑连贯:四句话要形成“问题-目标-路径-结果”的逻辑链,避免跳跃(如第一句讲“区域异质性”,第二句突然讲“青少年心理健康”)。

  3. 语言简洁:每句尽量控制在20-30字,避免冗长(如“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特别是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可简化为“本研究旨在分析东部与西部农村数字经济对劳动力转移的差异”)。

四、推荐资源: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1.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作者指南:SSCI社会学顶级期刊,其作者指南详细说明了“研究贡献”的写作要求(强调“原创性”和“清晰性”)。

  2. B站《SSCI论文写作教程》(up主:科研人FrankG):系列视频从选题到投稿全面讲解SSCI写作技巧,其中“研究贡献”部分有具体例子和分析。

  3.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ces: A Practical Guide》(作者:John Swales)社会科学写作经典教材,详细介绍“研究贡献”的结构和语言技巧。

  4. 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通过WOS检索本领域最新研究,了解现有研究的Gap,为定位研究贡献提供依据。

五、智能总结:5个要点快速掌握

  1. Gap要“准”:引用文献,具体说明现有研究的局限(如变量、群体、方法)。

  2. 目标要“明”:紧扣Gap,明确研究的核心任务(如“分析调节效应”)。

  3. 方法要“严”:简要说明数据来源、样本特征和分析方法,体现可靠性。

  4. 结果要“新”:陈述核心发现,对比现有研究,突出创新性。

  5. 逻辑要“顺”:四句话形成“问题-目标-路径-结果”的闭环,信息传递高效。

通过以上“四句式写法”,研究者可以快速、清晰地呈现研究贡献,让SSCI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一眼看见”论文的价值。记住:研究贡献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但好的陈述能让你的成果“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