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CI的审稿流程
SCI审稿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审、外审和决策阶段。
一般来说,外审的周期是最长的,也是变数最大的。
1.初审阶段
初审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最短,可能只需要几天到一个月。
2.外审阶段
外审阶段也就是同行评审阶段,一般需要3-12个月。
一般会邀请三个左右审稿人参与审稿,如果邀请不到会继续邀请,这也会延长审稿周期,最后要是实在邀请不到,那么有可能会要求作者撤稿。
所以投稿前最好了解一下,这本期刊是否发过类似方向的文章,如果有,至少他们能邀请到相关领域的审稿人,不会在这个环节上耽误太多时间。
3.决策阶段
在外审阶段如果已经过了小修或者大修的环节,进入最终决策阶段,那么就离出结果不远了,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只要按照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能够修改到位的话,基本上接收就是大概率事件了,但也不排除即使大修后依然被拒稿的情况。
原则上,如果已经两次大修还没能通过的话,就有些危险了,所以如果有什么疑问及时和审稿人及编辑沟通,争取在前面的修改中就改到位,早日收到接收的好消息。
三、相关期刊的审稿周期
现在很多期刊都把平均初审时间标在期刊首页上面了,大家可以在目标期刊的官网上仔细寻找。如果没有,那么可以参考下面的周期,注意,这只是平均周期,可能会根据作者及文章的情况有所增减。
初审淘汰期(1-14天)
外审关键期(1-6个月)
返修博弈期(2周-3个月)
小修(Minor Revision):14-30天修改期(录用概率>80%)
大修(Major Revision):1-3个月修改期(录用概率约50%)
终审决策期(1-4周)
下面介绍一些期刊的具体审稿周期。
Minds and Machines:审稿周期12周。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审稿周期4-8周。
Machine Learning:审稿周期6-12周。
Autonomous Robots:审稿周期6-12周。
Neural Computation:审稿周期3个月。
Adaptive Behavior:审稿周期12周。
总体来说,SCI审核周期是比较慢的,能在5-6个月录用,算比较顺利的情况。很多作者投稿1-2年,一直未能录用。这种情况也不少。
关于sci论文发表周期的问题,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