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CSSCI扩展版期刊名单的新变化
——学术投稿的机遇与策略调整
2025年8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正式发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25-2026)名单。本次调整中6本原普通期刊实现层级跃迁,折射出学术评价体系的动态演变3。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研究者成果认定,更将重塑优质稿件的流动方向。
一、新晋期刊的三大特征
学科交叉性增强
基础教育类期刊首次入围: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成为聚焦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稀缺阵地
艺术学与博物馆学破圈:《中国博物馆》《艺术学研究》填补了人文艺术类期刊的空白
专业细分领域突围
特色学科期刊受青睐:《盐业史研究》凭借独特研究视角入选,反映冷门绝学领域的价值提升
区域研究期刊新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强化了跨境语言文化研究的平台功能
实务研究比重上升
法治类期刊扩容:《经贸法律评论》以“涉外法治战略”为特色,呼应国家战略需求
管理学期刊转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凸显企业实证研究的学术价值
二、投稿策略优化路径
• 把握窗口期红利
新晋期刊往往存在3-6个月的稿源空档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为例,其录用周期较传统核心期刊缩短40%。建议研究者建立“期刊动态追踪表”,关注新入选期刊的首期征稿方向。
• 适配评审标准转型
扩展版期刊普遍强化基金论文比例和学术规范性。数据显示,近两年入选期刊中,受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比达78%,较上周期提高15个百分点。研究者应注重凸显政策关联性与方法论严谨性。
• 规避同质化竞争
对比新增期刊的栏目设置发现:
基础教育类偏好“双减政策实效评估”
经济管理类侧重“数字经济赋能案例”
法学类聚焦“人工智能伦理立法”
建议通过CNKI文献矩阵分析,避开已出现饱和迹象的研究主题。
三、长效发展观察
本次调整释放两个关键信号:
评价体系多元化:冷门学科与非量化研究成果获得更多认可空间
学术与实践融合: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型论文占比提升至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