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网
权威机构认证
100%正刊 所推荐刊物均版属备案
立即咨询
期刊网
资源丰富,100%正刊 所推荐刊物均版属备案
立即咨询
时事报道

评审意见冲突处理:当两位审稿人结论完全相反时

评审意见冲突处理:当两位审稿人结论完全相反时

在学术发表过程中,研究者常面临审稿意见南辕北辙的困境——一位盛赞创新性,另一位却质疑研究价值。这种冲突看似棘手,实则是提升论文质量的契机。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提炼三步破局策略:


一、精准定位争议本质

  1. 区分主观评价与客观缺陷

    • 若争议聚焦研究意义理论创新性(如“选题价值不足” vs “填补领域空白”),通常源于评审者学科背景差异,无需过度焦虑。

    • 若涉及实验设计缺陷(如动物模型选择不当)或数据验证不足,则需优先处理,这类意见多来自小同行专家,对研究严谨性至关重要。

  2. 识别“可操作意见”与“立场冲突”

    • 当一方要求补充跨区域样本比对,另一方认为现有数据已充分时,应评估期刊侧重的学科方法论标准


二、构建三层响应框架

冲突类型应对策略回复话术示例
方法论分歧补充折中实验“新增XX地区对照组,兼顾两种观测视角”
结论对立强化讨论部分辩证分析“在局限段承认A观点,但强调B证据更支持主结论”
期刊方向不匹配引用该刊近期类似论文“贵刊2024年X文同样采用本研究的XX范式”

关键动作

  • 修改说明信首段提炼核心争议点,避免编辑二次误读;

  • 耗时超过返修期限时,提前申请延期并提交阶段整改方案。

  • image.png


三、巧用“编委沟通黄金法则”

  1. 数据佐证法
    若审稿人质疑结论可靠性,补充第三方数据库比对结果(如WHO年度报告),比单纯文字辩解更具说服力。

  2. 学科边界突破法
    当争议源于交叉领域认知差异时,引用相邻学科权威期刊(如医学争议引入工程学期刊证据)建立共识。

  3. 责任转移技巧
    对无法调和的立场冲突,可表述:“两种观点均对深化研究有重要启示,建议最终结论以编辑裁定为准”。


实战案例
某材料学团队研究纳米催化剂效率时:
① 审稿人A认为高温老化实验缺失→ 补充72小时加速老化数据;
② 审稿人B质疑工业应用场景有效性→ 增补三家车企中试报告;
③ 将双方对立观点整合为讨论章节“温变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边界”,该内容最终成为论文亮点。

数据印证:采用分层响应策略的论文,二次送审通过率可达78%,且争议处理过程本身常被编辑视为学术严谨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