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网
权威机构认证
100%正刊 所推荐刊物均版属备案
立即咨询
期刊网
资源丰富,100%正刊 所推荐刊物均版属备案
立即咨询
论文中心

《中国市场》优秀论文: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 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 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王曼丽1,    1,  李卓梅1,    2, 倪赤丹2

( 1.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 广东   深圳   518055 ; 2.  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  (集团)  有限公司 ,  广东    深圳   518055)

   :  在健康中国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 ,  是实现湾区民生合作  践行国家战略的核心路径之一 。然而 ,  当前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对  策的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均相对缺乏 , 桎梏湾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与二手数据分析 ,    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尽管在市场空间   资源禀赋  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基础优势 , 但依然面  临整体制度体系不健全  产业价值链宽度及深度不足   立体化服务体系未形成   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 据此 ,  文章提出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协同  依托科技优势打造大湾区康养产业增长极  创新康养服务  模式提升湾区资源效能   打造大湾区康养产业人才赋能高地等措施 ,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融合 ,   升居民幸福感   获得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 :  粤港澳大湾区 ; 健康养老产业 ;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7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6432   (2024)  27 —0045 —06

DOI :  10.  13939/j. cnki. zgsc. 2024. 27. 012

 


1  引言

健康养老  (简称“ 康养”)  产业作为落实产业转  型升级 、健康中国 、乡村振兴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产业集成 , 在构建 双循环    发展格局下具有拉动消费 、增加就业 、改善民生等多  种经济 、社会效益 , 被视为促进民生福祉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新引擎 、建设健康中国的 大处方[1] 2019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 以下简称    要》)  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  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 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纲要》 中明确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 、社  会治理合作和民生合作 。在健康中国 、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 , 康养产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  民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  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康养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区域  康养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路径之一 , 是粤港澳大湾区积  极践行国家战略 、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康养产业标杆区  域的必然举措[2] 。如何把握多重国家战略交汇的黄金  发展期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 成为  当前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关注的话题[3] 。文章旨在剖  析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  陈述该区  域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 归纳总结该区域康养产  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 进而在借鉴国际区域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优秀经验的基础上 , 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 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现状及问题研究现状

国际研究主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发展面临  的社会经济环境 、康养产业政策制度体系 、康养产业  设施设备配置 、康养服务供给模式和规模等方面描述  该区域康养产业现状 。一是多数学者认为 ,  当前粤港  澳大湾区康养产业发展面临老龄化趋势显著 、经济增  速保持强势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等多方面境遇 ,  这既为该区域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  又带来挑   [4] 。二是部分学者认为 ,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政  策制度体系初具雏形 , 从国家到粤港澳大湾区再到各  个城市 , 形成了相对丰富的政策支撑[5] 。有些学者认   , 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一大批具备较高知名度的康  养基地[6]  , 康养资源得以开发 , 康养服务机构及其床  位数量近几年有所增加 。三是部分专家认为 , 粤港澳  大湾区康养服务产品 、内容 、形式不断丰富 , 服务老  年人次数增加 , 逐步形成了医养康养有效衔接的产业  模式[7] 。四是部分研究认为 ,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  虽然发展快速 , 但依然面临产业顶层设计不完善 、产  品和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康养市场有待进一步释放、 复合型人才缺失等系列问题 , 亟待研究和解决。


2●2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现状

国际上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研  究相对稀少 , 少有的文献仅从跨境养老 、乡村休闲养   、居家养老 、滨海体育养老 、中医药与文化养老等  方面总结了不同康养服务模式的做法[8 —10] 少部分  学者提出可从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服务体制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新兴服务领域合作等方面加  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 研究结果和结论  有待深化。


3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3●1 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加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 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城市中 , 广州、珠海、佛山、惠州、江门和肇庆六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 10% , 香港特区和澳门 特区两地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快速的老龄化为粤 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尤其是 随着60  ”逐步步入老年行列 , 养老需求呈现从生 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 对康养服务和产品供给提出了品 质化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详见表 1


 

1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

 

地区

总人口  (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

0 ~ 14 

15 ~59 

60 岁及以上

其中 , 65 岁及以上

广州市

1867. 66

13. 87

74. 72

11. 41

7. 82

深圳市

1756. 01

15. 11

79. 53

5. 36

3. 22

珠海市

243. 96

15. 88

74. 12

10

6. 64

佛山市

949. 89

15. 11

74. 37

10. 52

7. 35

惠州市

604. 29

20. 76

69. 19

10. 05

6. 83

东莞市

1046. 66

13. 12

81. 41

5. 47

3. 54

中山市

441. 81

15. 69

75. 44

8. 87

5. 98

江门市

479. 82

16. 02

65. 72

18. 26

13. 01

肇庆市

411. 36

22. 16

61. 43

16. 41

11. 81

香港特区

742. 89

——

 —

澳门特区

68. 25


数据来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3●2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对比全国 ,  粤港澳大湾区有庞大的康养客户群   ; 旅游资源多 ,  同时拥有海洋 、森林等自然资源 ,  六祖文化 、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 ,  以及 14 个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等[11]  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  先进的医  疗设施和技术优势 , 雄厚的产业资金 , 优越的投融资  环境 , 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  力的配套支撑。

3●3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赋能初步形成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强大的产业发展能力 , 在康养产业发展方面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的康养产业体系。 随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  合作区建设 , 推动创新载体沿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布局 , 深圳加快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    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 携手广州共建广深佛莞智能装备  集群和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 联合共建人工智能与  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 , 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  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  市主要创新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工智能产业  园区分布见表 2 、表 3 


 

 2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要创新平台分布

 

城市

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省实验室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广州

21

238

9

1660

4

63

深圳

6

50

6

824

4

42

珠海

1

2

4

286

1

16

佛山

0

26

0

805

2

26

惠州

0

4

0

197

1

10

汕尾

0

1

0

15

1

3

东莞

1

11

1

458

1

26

中山

0

5

0

361

0

8

 



 

续表

 

城市

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省实验室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江门

0

1

0

398

0

6

肇庆

1

4

1

150

1

5

 : 表格中表达的是广东省实验室数据含核心实验室 、实验室分中心以及并行建设的省实验室 。数据来源于广东科技统计。

 

 3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分布

 

序号

园区名称

所在城市

1

广州市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广州

2

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

广州

3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深圳

4

深圳罗湖人工智能产业园

深圳

5

珠海智慧产业园

珠海

6

大湾区智能穿戴创新中心

珠海

7

广东省仲恺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

惠州

8

中波人工智能产业园

顺德

9

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东莞

资料来源: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4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4●1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 ,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康养基础设施建   , 逐渐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康养基地。 森林康养是康养新型业态的主要内容 , 也是粤港澳大  湾区着力发展的新型业态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 11   城市积极利用森林资源 ,  大力推动建设森林康养基   , 其中河源市野趣沟森林康养基地和惠州市安墩水  美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 第一批) ,  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基础保 。广东省先后于 2019 年和 2020 年公布了 20 个省 级森林康养基地  ( 试点)  名单  同时 ,  广东省在 《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中明确提 出了广东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积极推进集森林医  、运动 、康复 、养生 、养老 、旅游 、教育 、文化于 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到 2022 年年底广东省国 家级 、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0 个以上 ,  到 2025 年年底 实现全省国家级 、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 100  , 2019 年和 2020 年广东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 试点) 名单详见表4 


 

 4   2019 年和 2020 年广东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试点)  名单

 

2019 

2020 

序号

基地名称

所在城市

序号

基地名称

所在城市

1

南澳县黄花山林场森林康养基地

汕头

1

广州水润山森林康养基地

广州

2

广东省南雄市帽子峰旅游景区森林康养基地

韶关

2

增城派潭香江森林康养基地

广州

3

河源市弘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河源

3

南丹山森林康养基地

佛山

4

韩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

梅州

4

仁化县红城林场生态康养基地

韶关

5

安墩水美康养基地

惠州

5

始兴县龙斗肇森林康养基地

韶关

6

惠州市惠阳井龙森林康养基地

惠州

6

广东省西岩山岽顶湖森林康养基地

梅州

7

汕尾市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康养基地

汕尾

7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森林康养基地

梅州

8

茂名市国有新田林场小狗工区大河尾森林康养基地

茂名

8

竹海大观森林康养旅游基地

肇庆

9

洞天仙境生态旅游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

清远

9

广东华辰玫瑰 寻源谷森林康养基地

肇庆

10

饶平青岚森林康养基地

潮州

10

金子山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清远

 

 


4●2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康养产品研发现状

智慧康养产品是智慧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部  ,  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企业借助现代新型信息技  、智能化技术大力开发智慧康养产品 ,  目前智慧 康养产品已覆盖到各个层面 ,  在智慧康养产品的制 造开发中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腾讯公司成立  银发科技实验室 ”,  推动人工智能 、物联网 、云计算等  前沿技术在康养领域中的应用 ,  推出了  隐形护理    智慧养老监护系统 , “ 隐形护理员  能够准确  对意外情况进行识别分析 ,  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  提  示照护人员及时提供照护服务[12] 。“ 隐形护理员  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实践表明 ,  其可以实时守护老人 , 有效提高了护理院的运营效率 ,  降低了管理  风险 。再如由广州柏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爱  牵挂智能监护穿戴设备能够实现 24 小时的动态化、 全方位监测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  发推出的安测自助健康监测智能一体机作为社区自  主体验设备 ,  能够对健康指标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  为监看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  公司 BIA生物电阻技术开发的健康秤二代 ,  能够实  现对身             动 的  测和  管理。

4●3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服务机构建设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近年来加紧出台一系列规划和


措施 ,  以加大养老机构的投入和建设 , 增强基础设施  供给 。截至 2020 年年底 ,  粤港澳大湾区中 9 市累计  建成养老机构 757  ,  总计床位 122049  。除机构  养老外 , 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积极推动社区养老和家  庭养老 ,  各市逐渐构建了由 社区为依托 ,  居家养  老为主 , 机构养老为辅  的养老体系 。深圳 、广州  先后出台  深圳市构建高水平 1336  养老服务体  系实施方案  (20202025 )》《 广州市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 分别确定了居家 、社区、 机构 9073   9064  养老服务体系 2020 年年  底粤港澳大湾区 9 市养老机构数量及床位数详见   5 


 

 5   2020 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 9 市养老机构数量及床位数

 

城市

养老机构数量  (家)

床位数  (张)

深圳

59

13132

广州

228

48597

佛山

79

14725

东莞

47

5039

惠州

78

8161

珠海

21

3710

江门

101

15619

中山

23

4647

肇庆

121

8419

合计

757

122049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配置主要包含医疗结构和 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两个方面 。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 力资源配置的现状来看 , 各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  。从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  ( )  的角度来讲 ,  排 名前列的为广州 、香港特区 、珠海 、江门 , 最高的广 州为 6. 2  , 最低的澳门特区仅为 2. 5  。从每千人 执业  ( 助理)  医师  ( )  的角度来讲 ,  最高为 3. 6


 , 肇庆和香港特区最低为 1. 9  ,  但是由于香港特 区和澳门特区无执业助理医师 ,  因此统计数量相对较  。东莞市 、江门市成为 2016 年全国医养结合试点 城市 ;  同年 , 广州市和深圳市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 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医 疗资源情况详见表 6 


 

 6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医疗资源情况

 

城市

GDP(亿元)

人均 GDP(元)

人口  (百万)

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  (张)

每千人执业  (助理)  医师  (人)

每千人注册护士  (人)

深圳

24222

189568

13. 03

3. 2

2. 7

2. 9

香港特区

28453

381870

7. 48

5. 3

1. 9

7. 1

广州

22859

155491

14. 9

6. 2

3. 4

4. 5

佛山

9936

127691

7. 91

4. 6

2. 4

3. 1

东莞

8279

98939

8. 39

3. 6

2. 1

2. 7

惠州

4103

85418

4. 83

4. 7

2. 6

3

中山

3633

110585

3. 31

4. 7

2. 5

3. 3

 

 

续表

 

城市

GDP(亿元)

人均 GDP(元)

人口  (百万)

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  (张)

每千人执业  (助理)  医师  (人)

每千人注册护士  (人)

澳门特区

4403

666893

0. 67

2. 5

2. 7

3. 6

珠海

2915

159428

1. 89

5. 3

3. 6

4. 2

江门

2900

63328

4. 6

5

2. 2

2. 8

肇庆

2202

53267

4. 15

4

1. 9

2. 5

 

 


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产业发展中 , 积极打造综合   、立体化的康养服务体系 。例如金龄科技是一家高  端的老年服务企业 ,  以老年大学为依托 ,  打造 5G  慧校园 , 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老年数字服务体系。 金龄科技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老年大学在线教育  平台 ,  以大数据和云技术为核心技术工具 , 通过大数  据存储 、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 , 针对老年知识服   、权益服务 、社交服务 、用品服务 、现代医疗服务  和高端护理服务等领域不断深耕 ,  希冀实现老有所   、老有所乐 、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 ,  帮助老年人  成为 有作为 、有进步 、有快乐  的新时代 三有  老人 。再如深圳越健集团借助智能化设备设施 , 结合  旅游康养 , 打造集康养旅游 、康养基地 、康养文化娱  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 实现产   、服务的有效衔接 , 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 、一站式  的康养服务解决方案。

5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健康中国战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发布和实施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但作为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 ,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挑 战和威胁。

5●1 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尚未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总 体规划 。当前关于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均基于 广东省政策 , 且分散在森林康养、文旅康养、养老等 方面 , 缺少对康养产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13] 。总体性 规划的缺失 , 导致湾区各地市在康养基地建设、产业 发展等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 未能充分发挥 各市区资源禀赋优势 , 实现差异化、互补性发展。

5●2  康养产业价值链宽度及深度不足

目前 ,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的开发缺乏针对康 养市场客户人群的细分 , 康养产品供给与康养市场需 求存在一定偏差 , 导致康养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 发展优势 ; 康养服务内容较为单一 ,  目前主要以生活 照料服务及医疗服务为主 , 健康教育及养生服务相对欠缺 ; 产业融合不充分 , 如部分康养基地虽配备了住 宿 、餐饮等设施 , 但在软性服务方面配套不足 , 服务 供给的市场黏性不足 , 导致大量康养资源闲置 ; 产业 集聚尚未形成 , 产业集群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5●3  康养服务立体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当前 , 粤港澳大湾区在康养产业发展中 , 虽然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例如国家级森 林康养基地 ; 再如大部分地区均提出了打造康养基地 的规划 , 且投入了相应的资源 。但是当前康养产业发 展中 ,  除硬件设施建设外 , 康养产业服务体系未得到 有效的重视[14] 。由于服务体系的构建发展较为缓慢 , 导致在康养产业的发展中 , 缺乏软性的服务 ,  目前政 府以及社会力量的投资均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而缺乏 对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服务体系构建缓慢导致部 分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 ; 另一方 面服务体系未构建导致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不高 ,  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5●4  支撑康养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

康养产业涵盖了健康 、养老 、养生 、医疗 、旅  、体育 、文化 、绿色农业等诸多业态 , 属于综合性 的新兴业态 。康养产业属于 三高一低一长  产业 ,  高风险 、高投入 、高技术 、低利润  回报周期 ”。当前的养老地产 、养老养生综合体 、康养小镇 等项目 , 不缺规划师 、设计师 , 最为短缺的是全方位 的专业运营人员 。当前康养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匮  , 直接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

6  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6●1 完善顶层设计 , 强化政策协同

建议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下 , 探索制定大湾区 康养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 搭建一体化平台 , 制定一体 化发展方案 ,  强化康养产业顶层设计 ,  提高政策协  。一是推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规 划纲要 , 结合各市资源禀赋的差异及其在粤港澳大湾 区建设中的定位 ,  出台专门的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  过顶层设计引导康养产业健康 、可持续 、高效率发  。二是开展养老服务资格互认 、标准互认 ,  探索 一试多证 ”相关试点。

6●2  依托科技优势 , 打造大湾区康养产业增长极

依托深圳创新能力强 、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 ,   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增长极 ,  以康养产业产品设 计开发 、服务模式创新为主导 , 推动智慧康养产业的 发展 , 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体系的构建及转型 升级 。一是深化广深协同 , 依托大数据 、医疗优势 , 打造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南方中心 , 借助前海合作区 的政策优势 , 打造康养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推动 康养产业园建设 。打造集研发 、生产 、制造 、服务为 一体的康养产业园区 , 打造康养产业集群 , 把深圳打 造成为大湾区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三是引导 构建大湾区康养产业链 , 依托 二区九市  的资源禀  , 通过产业分工合作[15]  ,  打造以广州 、深圳 、香 港特区为核心增长极的 一核多点 ”康养产业发展 格局。

6●3  创新康养服务模式 , 提升湾区资源效能

一是探索异地养老服务 。借鉴 广东计划 ”“福 建计划  经验 ,  按照  政策跟着老人走  的原则 , 鼓励养老企业在湾区内跨市发展综合性养老社区 、度 假型养老社区 , 引导和鼓励异地养老 , 缓解深圳 、广  、香港特区等空间不足的难题 。二是搭建湾区养老 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 壁垒 ,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 促进湾区养老服务资源共  [16] 。三是搭建城市分工体系 。发挥各城市比较优  , 探索湾区各城市分工体系 , 打造全产业链养老服 务体系 , 形成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服务融合格局  6●4  打造大湾区康养产业人才赋能高地

一是强化康养人才实景化培养 。借鉴上海  ( 闵 )  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实景实训的经验做法 , 依托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等职业院校 ,  聚焦大湾区康养 产业人才需求 , 打造面向湾区的实景人才培养基地 , 将深圳打造成为大湾区康养人才培养高地 。二是打造 湾区统一的康养人才市场 ,  面向大湾区开展人才招  , 推动康养人才流动 。三是深化行业联动 。积极承 办湾区养老服务论坛 , 推动湾区康养服务主体之间的 联动 , 深化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  房红 ,  张旭辉 .  康养产业:  概念界定与理论构建  [J] .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20  (4) :  1 —20.

[2]  曾锦莹 ,  原彰 .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J].   卫生软科学 , 2020  (7) : 36 —41.

[3]  陈怡霓 .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与养老服务合作[J].   中国政协 , 2020  (6) :  19.

[4]  苏炜杰 .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  [J] . 港澳研究 , 2021  (1) : 56 —73.

[5]  李沅昊 , 周铭隽 , 张炜钧 .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成效研究 基于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J].   现代商业 , 2021  (10): 97 —99.

[6]  侯东栋 .  多功能农业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养老模式 探索  [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  2019  (2) : 20 —24.

[7]  陈晓 .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困境与对 策研究       [ J] .            ,  2021

(13) : 54 —57.

[8]  丁立 .  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休闲养老产业探析 以江门 市为例  [J].   广东开放大学学 ,  2019  (2) : 25 —28.

[9]  张彩霞 , 庆艳华 .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养老服务的 思考  [J].   卫生软科学 ,  2020  (7) : 32 —36.

[10]  段芸 , 潘华峰 .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研  以肇庆为例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0  (6) : 6 —9.

[11]  陈志柔 ,  林佳蓉 , 詹雪敏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策 基于岭南文化渊源史料研究  [J] .   对外经贸 , 2021  (6) : 28 31.

[12]  蔡伟强 , 刘玉刚 ,  曾浩源 ,  等 .  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家居 护理服务浅析  [J].   青年时代 ,  2019  (33) :  85 —86.

[13]  李丹 , 康诗涵 .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保障制 度研究  [ J]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 ,  2020   (3) : 84 89.

[14]  俞雪花 .  让大湾区长者共享健康养老发展成果  [J].    之初 , 2019  (5) : 32.

[15]  张才华 ,  叶菁菁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协同 发展研究  [J].   对外经贸 ,  2019  (9) :  60 —65.

[16]  陈天红 .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研究  [J].    会福利  (理论版) , 2022  (3) :  11 — 18.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  ( 项目编号: 2019M653051) ;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  (   编号: 6021210055S) ; 深圳市博士后出站留深科研启动项目  ( 项目编号: 6021271006S)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科研      (    : 6022312024S)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研      (    : 4013008 7022310141 6022312010S0 6021310001S) ;  江门市社 科联项目  (项目编号: JM2023C38) ;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 (高等教育)  ( 课题编号: 2022GXJK582) ;  广东省社科联项目  (项 目编号: GD20XLJ01) ; 深圳市社科联项目  (项目编号:  SZ2022D013)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攀登计划培育项目  (项目编号: PDJH20220101)。

[作者简介]  王曼丽  (1991—) ,   ,  广东深圳人 ,  博士 ,   ,  研 究 方  :   健 康 养       ;   通 讯 作  :   眭  (1978—) ,  , 汉族 ,  宁夏银川人 ,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健康养老 、产教融合 ;  李卓梅  (1969—) ,  女 ,  汉族 ,  广东深圳  , 教授 , 研究方向:  健康养老 、产教融合 ;  李庆  ( 1986—) ,  , 汉族 , 广东深圳人 ,  研究员 ,  研究方向:  健康养老政策与产  ; 倪赤丹  (1980—) ,  ,  汉族 ,  广东深圳人 ,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健康养老。